黑料社

黑料社 人文社科名家讲坛第500讲暨地理科学前沿论坛2025 年第 28 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5-10-27
浏览次数:



10月25日下午,黑料社 人文社科名家讲坛第500讲暨地理科学前沿论坛2025年第28届学术活动顺利举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博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CJ特聘教授贺灿飞应邀莅临,以《中国产业挖掘与布局的关联法则》为题,为师生带来深度学术报告,报告由地理学科负责人李加林教授主持。

贺灿飞教授长期深耕经济地理学领域,研究方向涵盖产业经济地理、演化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及城市与区域发展,此次报告围绕产业空间活动规律展开核心论述。他首先从经济地理学基础认知切入,指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具有“不平衡性”与“集聚性”一体两面的特征,且在不同尺度下呈现动态演化态势,而中国产业地理格局正在内生与外生力量共同作用下持续变迁。


报告重点阐释了“关联法则”的核心内涵:企业或地区进入、退出某项经济活动的概率,取决于其现有相关经济活动的基础,本质是知识、技术、组织等多维度关联的体现。贺灿飞教授结合比亚迪从电池领域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华为依托ICT技术布局多元产业等案例,生动说明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特征——新产业多基于原有知识积累衍生,关联性越强,企业创新、增长及区域产业升级的概率越高。为验证关联法则,贺灿飞教授介绍了产业关联性的测算方法,包括产业编码分类法、投入产出结构法、条件概率法等,并从企业、产业、产品、区域韧性、出口市场五个层面展示实证成果。例如,2020年疫情期间,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因技术关联转型生产口罩机,纺织服装业因产业关联转型生产口罩,印证了关联法则的现实意义;而区域产业结构需平衡“效率”与“安全”,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选择“适中关联性”布局,成为兼顾发展与韧性的关键。针对不同区域产业发展路径,贺灿飞教授提出差异化策略:发达地区需发展与核心产业“连接多但关联弱”的产业以分散风险,欠发达地区则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外部联系、提升内部创新等方式,突破关联法则约束实现路径突破。以安徽部分中小城市为例,其通过融入长三角产业链、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举措,成功推动产业升级,为同类区域提供了借鉴。

在互动环节,贺灿飞教授就“经济地理学教学中效率与安全的平衡”“企业激进式跨界发展的风险”“长三角中小城市产业突破路径”等问题与师生深入交流,强调当前产业布局需从“单目标”转向“多目标”,兼顾效率、安全与绿色发展,传统经济地理学理论也需结合现实持续创新。

此次讲座由黑料社 地理学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