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社

黑料社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在 Nature 旗下社会学领域期刊 npj Heritage Science 发表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25-11-03
浏览次数:

近日,黑料社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高超教授团队在社会学领域期刊《npj Heritage Science》发表题为《A multicultural heritage connection system: Application of an improved push-pull framework to the Ningbo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of China》的重要研究成果。该期刊前身为 Springer 旗下国际性跨学科期刊《Heritage Science》,2025 年 1 月正式更名并纳入自然(Nature)合作期刊(npj)体系(SCIE、A&HCI),是中国科学院人文科学一区期刊。论文以黑料社 为第一署名单位,黑料社 研究生郑琪为第一作者,教师阮甜为通讯作者,研究生闫旭倩、教师孙艳伟、徐羽及高超教授为共同作者。

研究以中国大运河宁波段为研究对象,整合农耕文化遗产(ACH)、海洋渔业文化遗产(MFCH)与海洋贸易文化遗产(MTCH),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电路理论,识别运河与潜在遗产廊道的空间整合关系,构建了以宁波 “三江口” 为核心的复合廊道网络。同时创新性地提出改进型推拉分析框架,于廊道网络视角下分析文化遗产的动态演变及多元文化互动过程。

综合阻力表面与多元文化遗产廊道空间格局:a 农耕文化综合阻力表面. b海洋渔业文化综合阻力表面. c 海洋贸易文化综合阻力表面. d 多元文化综合阻力表面. e多元文化遗产廊道. f 廊道关键区域.

研究首先采取 “电流中心性” 与 “成本加权距离—最小成本路径长度比(CWD/LCP_length)” 两个指标,对廊道进行分类并各划分为三个级别。其中,一级廊道的电流中心性最优,是维系廊道网络整体连通性的关键;而 CWD/LCP_length 值越高,代表廊道内文化要素流动所面临的阻力越强。其次,廊道通过连接不同类型的文化源地,形成了差异化的文化属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构建改进型推拉框架,识别出影响文化要素流动的关键因素,并分析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演变对文化动态演变的作用机制。

该成果为其他相似遗产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参考。本研究得到了宁波市揭榜挂帅项目“宁波‘大运河—海丝之路’文旅融合虚拟云平台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科研项目(No. 2023Z137)的资助。

全文链接://www.nature.com/articles/s40494-025-02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