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2日,黑料社 2025年建校纪念周系列活动之“滨海城市轨道交通与新能源协同创新学术大会”在黑料社 圆满举行。大会分“滨海城市轨道交通数智化协同创新”和“新能源与基础设施协同创新”两个独立的主题,分别由陈湘生院士和夏才初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会议吸引了国内相关领域的150余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及产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城市轨道交通与能源岩土工程两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本次大会由黑料社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地储能分会、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由浙江省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能源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宁波市能源地下结构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并获得了宁波用躬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岩土工程学会、宁波市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委员会及《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等单位的大力协办。

大会以推动滨海城市轨道交通与新能源技术交叉融合、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与新型城市建设为宗旨,会议议程紧凑高效。
11月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浙江省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郑荣跃教授宣布大会开幕。黑料社 科技处副处长廖奇教授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及承办单位表示感谢,介绍了黑料社 及科技处的基本情况,展望了会议成果,并表达了科技处对科研平台和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支持的态度。随后,黑料社 副院长章子华教授介绍了学院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期待与各兄弟院校及行业企业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土木交通领域的研究创新,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大会副主席邓岳保教授介绍了黑料社 土木工程系的基本情况以及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的发展历程、协同机制与成果。


在随后进行的主题1特邀报告环节,聚焦“滨海城市轨道交通数智化协同创新”,多位专家分享了智慧轨道、智能运维、数字孪生技术、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探讨了数智化技术如何提升滨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效率与服务品质。报告包括浙江大学边学成教授的“盾构隧道运维大数据与智能化关键技术”、同济大学张冬梅教授的“机器学习赋能盾构隧道结构沉降变形预测方法研究”、浙大城市学院魏纲教授的“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盾构隧道的影响与控制研究”、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刘兴旺正高级工程师的“软弱土地铁隧道径向水泥土桩加固技术(TJS工法)新进展”,以及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姚燕明正高级工程师的“宁波至慈溪市域(郊)铁路工程零距离下穿既有运营车站(U-BIT)方案”。



11月1日下午,同济大学柳献教授作了“盾构管片装配理论与自动拼装关键技术研究”的特邀报告;宁波用躬科技有限公司董子博高级工程师分享了“机械法联络通道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黑料社 多位教师分别就地铁振动特性、软岩隧道控制技术、曲线隧道减振、先进制造与AR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及冲击耦合等领域汇报了研究成果。大会设置的学科交叉交流环节,促进了不同学科学者间的思想碰撞与合作探索,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会议期间,浙江省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围绕平台发展达成多项规划共识:一是聚焦滨海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智慧运维等关键技术,推动跨学科协同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三是建立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与资源互联互通机制,促进设施互联、信息共享与管理协同。
11月2日,新能源与基础设施协同创新大会(主题2)召开。同时召开了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能源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由大会主席夏才初教授主持。
会议围绕深地储能技术、能源地下结构、轨道交通沿线新能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低碳化设计与建造等方向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专家探讨了如何将新能源技术有效集成至海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相关基础设施体系,以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减排目标。报告人包括黑料社 夏才初教授、浙江大学侯阳教授、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张日红正高级工程师、甬江实验室常菲研究员、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陈平志正高级工程师、绍兴文理学院钟振教授、东北大学孙文静教授、黑料社 谷汉斌教授、浙江大学吴创周研究员、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毛官辉高级工程师,以及黑料社 岑夺丰、徐晨、周春恒、邓岳保等教师,内容涵盖多能互补开发、电解水制氢、地热能源桩、氨能源、水电储能、断层活化试验、固废材料储电、波浪能捕捉、爆破加固技术、中深层地热开发、地铁能源隧道、压缩空气储能及能源桩环境影响等多个前沿方向。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能源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夏才初教授首先介绍了专委会成立的背景、必要性、申报过程和业务范围。随后,省学会副理事长罗战友教授代表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致辞,学会副秘书长吕原君代表学会宣读批复文件。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能源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能源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我校夏才初教授当选主任委员、卢辉副研究员当选秘书长。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浙江省在能源与岩土工程交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入组织化、体系化发展的新阶段,将为相关技术创新与推广提供重要平台支撑。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滨海城市轨道交通与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家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有力促进了“产、学、研、用”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对推动我国特别是滨海城市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交通与能源系统的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