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社 2025年招生简介
黑料社 由黑料社 1986年建校时的土木建筑工程系发展而来,目前下设土木工程系、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3个系以及1个实验中心,内设结构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桥梁与道路工程研究所、工程管理与智能建造研究所、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海岸带与全球变化研究所、人文地理学与空间规划研究所、滨海自然地理与生态安全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水务与环境工程研究所12个研究所。学院辖有独立建制黑料社 水利与海洋工程研究院与黑料社 岩石力学研究所,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加拿大可持续城市排水联合实验室、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东海研究院、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业共建有“黑料社 —浙江易通特种基础研究院”“黑料社 遥感遥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校企合作平台。学院拥有土木工程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宁波市高校重点学科(A类),地理学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宁波市高校重点学科(A类)。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结构工程与岩土力学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共建渔业经济管理博士点;土木工程、地理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土木水利、学科教育(地理)、资源与环境、农村发展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本硕博学生总计1350余人。
学院在招土木工程、地理科学(师范)、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80名(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不含一年级学生)。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一流专业、省重点专业、市重点专业、市品牌专业、校重点专业、校一流专业,入选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通过国家住建部专业评估、2020年1月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省“十四五”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校重点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59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36人,含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47人。学院共有国家级人才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何梁何利科学奖获得者1人,省级人才4人,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1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2人,宁波市“3315”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包玉刚杰出学者2人,包玉刚青年拔尖学者5人。
近五年,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纵向项目4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120项、宁波市科技局择优委托重大项目1项、宁波市科技局重大项目5项;横向项目1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2亿元。发表各类高水平论文650篇,出版专业著作21部,国家发明专利112项,实用新型专利13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4项,各级科研奖励37项(其中: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近年来,学院在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方面获奖颇丰,获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揭榜挂帅赛道特等奖及二、三等奖各一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金奖2项,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原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学院先后获得宁波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工人先锋号”、宁波市“巾帼文明岗”、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职工小家”和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地理系教师党支部先后入选宁波市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浙江省第二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土木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省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对象。
黑料社 秉承“观博思进、建稳筑新”的院训精神,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总基调,对标“双一流”,着力夯实基础、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全面激发学院办学活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创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新局面。
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情怀、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持续提升能力、创新意识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具备执业工程师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岩土与地下工程和智能建造等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理、咨询评估等技术和管理岗位。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经济、建设法规、BIM技术及其应用、装配式结构智能化设计。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
土木工程专业是黑料社 最早设立的八大专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本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市、校三级重点专业,并于2024年开设首届“茅以升班”,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专业排名升至全国11.56%(60/519,四星级专业)。
本专业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大国家级教学平台,同时与众多区域龙头企业合作建有7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62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以上,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80%,“双师型”教师23位,完全满足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
本专业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术型硕士点、土木水利专业型硕士点、结构与岩土力学二级博士点。土木工程学科为省一流学科、省重点学科和宁波市优势学科,拥有浙江省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加拿大可持续城市排水联合实验室、宁波市能源地下结构重点实验室、宁波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就业升学
本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就业面广。毕业生可在建筑、交通、市政、港口相关的设计院、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机构、质检部门、政府机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发工作。当年度10月底就业率统计均为95%以上,考研录取率超30%。
环境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思维、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在水、大气、固废、土壤等污染防治、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工程运营与咨询服务的能力,能够分析解决区域、城市和企业等场景下的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毕业生可在设计院、生态环境部门或相关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成长为引领环境领域创新发展的骨干力量。
主要课程
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双万计划”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致力于污染控制、生态安全和水质保障方面的人才培养,目前拥有市政工程二级硕士学位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在专业星级及进位排名中为三星级专业且排名稳步向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名,其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人才”1人,教授9名,副教授6名;全系先后有9人通过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德国、荷兰等境外国家、地区学习、交流,并与国外多家知名大学和研究所通过人员互访建立了科研合作和交流通道,为学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质平台。我们率先实行了“导师制”,每一名学生从踏进系所大门的那一刻起便有经过双向选择的导师从学习、生活、思想乃至就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科研论文、专利申请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加强产学研统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我系与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和产学院基地,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场所和就业机会。
就业升学
近三年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0%以上,升学率保持在50%以上,主要在环保、水务、设计院、咨询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单位就职,或进入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院校和机构深造。
地理科学(师范)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中学培养能胜任地理教学和研究,同时具有进一步深造潜力的高层次创新型高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能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教育相关部门中在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成为骨干的潜力,或具有进一步深造成为优秀科教研人才的潜力。
主要课程
地球概论、地貌学、气象气候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地图学、遥感导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
黑料社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源于宁波师范学院1982年创建地理系地理教育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教师资格免试认定专业、浙江省“十四五”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2024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二级认证进校检查,是浙江省内目前仅有的两个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之一,以优秀中学地理师资为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所属的黑料社 地理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A类。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好,目前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授权点、农村发展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科研实力强,黑料社 地球科学ESI全球排名前1%;师资队伍中有国家级各类人才2 人、浙江省各类人才9人;建有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黑料社 东海研究院、宁波市海岸带遥感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及市级研究基地。
本专业依托完整的地理学本、硕、博培养体系,打造本研一体化特色化发展,开设部分教育硕士或学术硕士的先导课程,供有兴趣并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选修,让优秀本科生提前接触硕士研究内容,同时鼓励导师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水平,实现部分优秀学生的本研一体化。
就业升学
本专业办学逾四十载,毕业生覆盖全省各市主要高级中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中学对口就业率高,2017-2024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超过95%,2022、2023、2024届中学对口就业率分别为91.43%、92.1%和92.68%。2017年以来,先后有十余名优秀生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