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社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22级《人文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课程第二次汇报
发布时间:2025-06-18    作者: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22级《人文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课程第二次汇报


6月17日上午,黑料社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22级《人文地理综合野外实习》第二次分组汇报在主校区5号楼306教室展开。本次会议由课程负责人马仁锋教授主持,以小组汇报形式进行。第组、第组、第组、第、第九组依次围绕本组研究话题展开汇报,阐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等内容,接着由马仁锋老师对各组的研究报告提出指导与修改建议,其他小组提出问题与建议。课后,各组对其他组汇报内容进行互评打分。

以下是本次汇报五个小组的主要内容


第二组《基于AR技术的阳明心学文旅交互体验设计——以余姚府前历史街区为例,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

第二组从阳明心学传承与文旅数字化转型入手,聚焦 AR 技术应用现状。发现:

余姚阳明故居虽形成三层体验架构,但交互装置在内容深度广度、形式丰富度 上不足;

18-35 岁高学历群体偏好 3D 全息解析与导地图,重视 APP 便捷性、内容准确性与趣味性;

AR 技术可推动阳明文化多层面的地方感知模型塑造与意义建构。




第五组港口·记忆·空间:博物馆视角下的中国港口变迁研究

研究以中国港口博物馆为载体,从人文地理学视角探究港口变迁史,关注叙事构建、地理要素影响及功能价值重构等问题。总结得出

港口变迁从“地理决定论”转向“技术—制度—文化复合驱动”,早期依自然,现代复合驱动;

港口是“人—地—技术”交互节点,其变迁史是“人地技术”系统在时空中的持续对话,技术突破边界、文化赋予意义


第六组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要素与游客评价供需求比较研究,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

本组聚焦宁波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要素供需对比问题,利用POI、网络文本数据进行要素空间格局、游客需求的分析,发现:

餐饮与娱乐设施集中,风景名胜分布离散;

游客对深度体验、文化地方性与旅游品质提出需求;

核心区存在资源集中与需求错位、业态同质化、功能割裂等问题。


第八组《基于文化认同的余姚阳明古镇旅游体验研究》

本组聚焦余姚阳明古镇旅游体验对文化认同的影响问题,运用文献研究、现场访谈、问卷调查法分析有效问卷数据,研究发现:

认知、情感认同对文化、空间体验呈负向影响;

二者与物质体验无显著关联;

行为认同对物质、文化体验有正向影响,与空间体验无关。


第九组历史街区功能置换中的文化感知困境——以宁波老外滩为例,老外滩

本组聚焦历史街区功能置换背景下的文化感知问题,运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宁波老外滩不同群体的文化感知数据。研究发现:

情感认同是影响行为意愿的关键中介变量;

居民与游客在记忆链接和地域归属上的感知显著不同;

文化传播机制浅层化,导致游客感知路径受限。


本次分组汇报,各组同学围绕各自话题展开研究性报告,集中检验了《人文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课程的小组实习成果。同时,马仁锋老师根据汇报内容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与建议,明确了各组研究内容的不足与可改进的方向,为圆满完成本节实习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NO. 818 Fenghua Road, Jiangbei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邮编Postal Code:315211

电话Tel: (0086-)0574-8760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