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3月15日,2023级地理科学(师范)的同学们怀着期待与热情,走进龙赛中学,开展了首次教育见习活动以及第一次集体团日活动。这不仅是一次近距离接触中学课堂的宝贵机会,更是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融合的重要起点。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探访校园环境、参观校史馆、观摩地理课堂,深入感受中学教育的多元样态,在观察与思考中锤炼教学技能,提升育人素养。此次见习,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地理学科教学的理解,更点燃了他们对未来教育生涯的憧憬与信心,为成长为卓越地理教师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劳动实践基地】
微雨如酥,宁波龙赛中学浸润在一片朦胧的水雾中。首先跟随劳妮妮学姐的脚步,我们开展了龙赛中学的校园探访之旅。步入校园,绿意如潮涌来。淅沥沥的雨滴从叶尖滑落,整个校园沉浸在静谧的学习氛围之中。穿过教学楼,踏过开阔的操场,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间地头”和一个透明的阳光房豁然展现在眼前,这就是龙赛中学的农创基地。徐皓老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此处基地的来源。劳妮妮学姐告诉我们,此处种植的蔬菜基本上是学生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利用周三下午的活动课时间进行开展的,而在阳光房中也同样是年轻教师们种植的生菜与小番茄。隔壁红色的建筑则是堆放例如铲子、锄头等各种生产工具的房间。穿过长长的走廊,我们来到了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田与石头陈列展前,劳妮妮学姐表示,此处各种类的岩石皆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中黑色气孔构造的为玄武岩。而隔壁油菜花田的花籽则可以真的做成菜籽油。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块的田地种植如胡萝卜、白萝卜等蔬果。




【校史馆】
校史馆内,杜校长为我们娓娓道来龙赛中学的历史。1993年,包玉刚与胞兄包玉书、胞弟包玉星及三位姐妹张包素菊、李包丽泰、倪包美菊共同捐资兴建龙赛中学。校名“龙赛”取自其父包兆龙与母亲陈赛琴名字中的各一字,既是对父母的纪念,也寄托了“赛过前人、追求卓越”的期望。龙赛中学的校训是“励志、勤学、健身、友爱”,体现了包氏家族“以成长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全面发展与终身成长。包氏家族对龙赛中学的支持并非一次性捐资,而是代际延续的长期承诺,例如,2007年学校晋升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后,包氏家族捐资设立“包氏奖教奖学基金”,激励师生发展。2023年建校30周年庆典上,家族代表包文骏(包玉刚之孙)出席并揭幕“包氏家族群像浮雕”,强调将传承“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家风,持续支持学校发展。它们不仅是捐资者的纪念碑,更是一座精神丰碑——见证着“商行四海”与“心系故土”的辩证统一,诠释着“教育兴,则民族兴;根系深,则文明盛”的永恒真理。这种跨越百年的教育情怀,恰如宁波三江口的潮水,在代际接力中奔涌向前,将一座中学的命运,写进了民族复兴的壮阔叙事。




【正式授课】
课堂正式开始,由作为校长的杜老师亲自上课,从工业革命引入,自然过渡到鞍钢与宝钢的对比思考。进一步从书本上的例题出发,以学生为本,分析题目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带领学生完善课程板书,启发学生思维。最后更是以deepseek、宇树科技等时兴热点话题作为结尾,促进学生课后的持续学习。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堂氛围穿插,囊括了个人思考、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环节;把握课堂节奏,及时提示学生思考方向;呈现了情境交融的教学范例,力求让同学们在探究真实问题中落实学科素养。课堂最后更是联动同学们与学生一起回答问题,巧妙结合大学与高中的学习内容。


【评教与讨论】
在教育见习的点评环节中,杜校长先是自评,分享了自己从周三开始钻研两种教材,联系高考题,融合科教,融入国家元素,最终形成教学思路的备课过程,强调备课要注重自我选择。随后乔老师点评,提炼出两点特色:案例与活动相辅相成,思政教育与deepseek深度融合。还列举诸多亮点:课堂上能直呼学生名字营造活跃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提炼其发言形成板书,节奏紧凑且板书结构清晰,知识体系完整,随机应变处理学生问题,巧妙融合课本与课外知识。最后徐老师总结,称杜校长授课旁征博引,依据教育学原理指出上课要领与备课要点,引用巴班斯基认知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激励大家勤学奋进。
最后,2023级地理科学(师范)班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郑文博、胡嘉琪等同学分别就融入高中教学、引导学生回答、课堂拓展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向杜校长发出了提问。杜校长针对融入高中教学方面,指出学好普通话、写好板书、注重周边变化、关注国家战略是关键;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应了解学生、把握问题难度、依据问题难度有不同学习方式;课堂拓展需结合最新发展、发挥榜样力量;课程设计要对书本解读和梳理,概念逻辑梳理。杜校长还建议问题设置时要把握空间和时间、考虑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围绕要达到的目标开展。杜校长对同学们的问题做出了一一解答,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建立教学中的教学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