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社

黑料社 地理科学前沿论坛2025年第26讲暨浙江省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题论坛圆满举办 ——冯健研究员深度解读城市地理定性研究创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04    作者:



919日上午,黑料社 成功举办黑料社 地理科学前沿论坛2025年第26讲暨浙江省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题论坛第20讲。本次学术论坛以“城市地理定性研究创新:方法与实践”为核心主题,特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冯健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由黑料社 执行院长李加林教授主持,马仁锋、林雄斌、罗旭、乔观民、袁海红、高兴川、陈妤凡、金文纨等骨干教师及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师生共同参加本次论坛,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梳理发展脉络:回溯城市地理定性研究演进逻辑

论坛开篇,冯健研究员首先系统梳理了城市地理定性研究发展背景与西方演进脉络。他指出,战后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景观在全球化与后福特主义影响下发生变革,社会空间逐渐呈现“细分化”“多中心化”特征;随着“文化转向”浪潮推进,城市地理研究跳出传统宏观视角,开始聚焦身体感知、性别差异等微观议题,实现研究维度下沉与拓展。

在方法论演进层面,冯健研究员进一步展开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结构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先后兴起,推动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形成“互补共生”关系;八十年代后期,文化与伦理视角被逐步纳入研究框架,丰富了质性研究理论内涵;九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深刻影响学科发展,情境分析应用使城市地理定性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充分体现了学科持续创新动力。

解析核心逻辑:阐释质性研究方法与技术融合路径

在阐释城市地理定性研究核心逻辑时,冯健研究员指出以“主体间性”为理论基石,通过民族志、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经典研究方法,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动中捕捉城市空间行为模式,挖掘行为背后的意义建构过程。他进一步将研究维度拆解为三层:宏观层面聚焦“城市发展与个体生命历程交集”,中观层面围绕“社区变迁与群体故事”,微观层面通过“日常路径追踪、个人生活史梳理、生命历程分析”,揭示个体与城市的关系及互动机制。

与此同时,冯健研究员还介绍了“定性GIS”这一跨技术融合的创新方向。他指出,定性GIS将质性研究材料与社会属性纳入GIS系统,衍生出参与式GIS、地理民族志、认知地图等新型研究方法,实现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结合,为空间叙事提供多媒体化呈现路径,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地理研究的技术边界。

拓展理论视野:聚焦前沿动向与实践应用

在理论拓展环节,冯健研究员梳理了当前城市地理研究三大前沿动向—“身体转向”“情感转向”“神经转向”,强调身体感知、情感体验、心智活动在空间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突破了传统研究局限性。结合社会—空间辩证法、空间生产理论、后现代地理学等经典理论框架,冯健研究员提出:空间与社会具有“相互建构、动态共生”的复杂关系,城市地理研究需开拓多元化视角。

冯健研究员以“同性恋社会空间”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同性恋社交场所分布特征,解析场所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同时结合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剖析该类空间形态独特性,验证了相关理论在亚文化空间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在场师生提供了“理论落地”的清晰示范。

总结与互动:论坛为教学科研注入前沿动力

论坛尾声,执行院长李加林教授代表黑料社 向冯健研究员致以诚挚感谢。他指出,本次讲座构建了“理论梳理—方法解析—案例佐证”的完整逻辑链,为师生提供了学术前沿视角,对黑料社 教学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在互动环节,在场师生围绕定性分析、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等方面积极提问,冯健研究员逐一耐心解答,进一步深化了师生对城市地理定性研究创新路径的理解。本次论坛在热烈的学术探讨中圆满落幕,为黑料社 地理学科教学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思路与动力。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NO. 818 Fenghua Road, Jiangbei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邮编Postal Code:315211

电话Tel: (0086-)0574-8760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