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社

浏览次数:
夏才初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 2025年,高地应力下流变性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与控制理论,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2.

[2] 2024年,能源地下结构高效能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3。

[3] 2020年,云南省废弃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全覆盖定量评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3。

[4] 2020年,露天矿山岩体参数精细快速获取与边坡稳定性定量评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

[5] 2017年,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

[6] 2017年,滇藏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2。

[7] 2016年,能源地下工程结构与地埋热交换系统一体化关键技术,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2。

[8] 2016年,高寒冻土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9] 2016年,寒区公路隧道节能与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5。

[10] 2015年,寒区公路隧道地源热泵型防冻保暖技术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

[11] 2012年,上海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民用航空局一等奖.

[12] 2012年,八车道连拱和小净距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13] 2007年,机场滑行道下顶进长大箱涵技术,中国民用航空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十六。

[14] 2006年,龙山浅埋大跨连拱隧道动态反馈与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八。

[15] 2006年,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6] 2006年,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应用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十。

[17] 2006年,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应用,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九。

[18] 2005年,《地下工程测试与监测》,同济大学精品课程,负责人。

[19] 2005年,《地下工程测试与监测》,同济大学优质课程,负责人。

[20] 2004年,《工程岩体节理力学》,同济大学优秀著作奖,排名第一。

[21] 2003年,《地下工程测试理论与监测技术》,同济大学优秀教材奖,排名第一。

[22] 2002年,深基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的研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三等奖,排名第二。

[23] 2000年,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钢支管合理长度、堵头型式及隧洞按透水设计的研究,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24] 1999年,岩石节理的形貌参数以及变形和强度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5] 1998年,理论流变模型及其统一模型研究,98上海科技论坛“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排名第一。

[26] 1997年,不同形貌节理的剪切强度和闭合性质研究,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论文奖,排名第一。

[27] 1997年,蠕变试验中流变模型辨识及参数确定,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论文奖,排名第一。

[28] 1997年,论JRC,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优秀论文奖,独立。

[29] 1996年,岩石节理的形貌特征和力学性质研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30] 1995年,RSP-I型智能岩石表面形貌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